汽车内饰行业发展机遇及趋势
汽车内饰件处于汽车产业链中游的零部件制造领域,是汽车制造的重要环节。根据汽车产业链结构,汽车产业以中游的整车制造为核心,围绕整车制造,中游已衍生出汽车设计、生产准备、零部件制造、汽车再制造、协作配套件和总成制造等领域,共同形成了汽车产业中游的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整理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经过长期发展,汽车内饰件行业已形成了以整车配套市场为主、以整车制造商为核心、以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金字塔型多层级配套供应体系。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要分支,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的竞争格局按供应商层次划分,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应内饰件总成系统,二、三级配套供应商通常为一级供应商提供相应内饰件总成的部分配套产品。随着所处金字塔层级的降低,产业进入壁垒和技术要求相应降低,企业数量随之增多,市场竞争也越激烈,行业整体集中度偏低。
总体而言,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已基本形成了竞争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格局。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整合加速,汽车内饰件市场供需格局趋于稳定,行业将呈现集中度提升的发展趋势。
2、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汽车产业发展势头整体向好,汽车内饰件市场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中国汽车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自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十二年保持全球第一。近年来,虽然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回落,但整体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且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汽车千人保有量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当前的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安部数据显示,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3.95亿辆,结合我国年末总人口数量,千人汽车拥有量较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仍具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公路基建等配套水平来看,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逐年增长,公路密度逐年提高。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52万公里,公路密度48.91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81万公里,公路密度54.1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年复合增长率2.58%。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基建配套水平仍具有一定提升空间。《国际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年美国、日本公路密度分别为73.2公里/百平方公里和96.8公里/百平方公里,德国、英国、法国公路密度则高达~公里/百平方公里。因此,随着我国民众出行需求与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以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汽车需求仍存在提升空间,从而相应带动汽车内饰件的需求。
从汽车升级换代来看,汽车消费也在大众化车型日益普及的同时逐步向中高端车型发展。伴随着汽车消费的升级,汽车产业在保持环保化、轻量化发展的同时,开始往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持续推动汽车内饰件向轻量化、舒适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日渐成熟的汽车配套产业链,给国内汽车内饰件企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品牌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大型跨国供应商采购模块或零部件。以我国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汽车配套产业链日趋完善,国产自主品牌和外资、合资品牌在内的诸多企业在国内建立汽车制造基地,进一步带动了包括汽车内饰件在内的零部件配套供给。
与外资、合资品牌相比,国产自主品牌具有性价比高、服务好、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同时技术差距也在逐步缩小。未来随着自主品牌的发展以及国产技术的积累,将持续为国内研发及生产能力较强的汽车内饰件企业带来进口替代的良好发展机遇。
此外,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发展良好,零部件出口额总体稳定。海外疫情的反复拖累了部分海外供应商的生产,而国内企业率先复工复产可为其拓展海外业务提供窗口期,将有利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我国作为全球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在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浪潮下,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内饰件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多种环境问题显现,市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得到大力推行。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力争到年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的发展愿景。目前,新能源汽车已上升到我国的国家战略高度,并且成为了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之一。
新能源汽车一方面对内饰件的材料、工艺等提出了不同甚至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对电控、电机、电池等“三电”系统所需的结构件需求,为已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上游配套供应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3、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汽车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汽车行业容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此后近十年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然而自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下滑,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导致汽车内饰件行业也因周期性波动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2)生产成本上涨影响企业效益
近年来,生产成本增加是国内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如土地租金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人口红利”消失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等。生产成本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汽车内饰件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也削弱了在激烈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对我国汽车内饰部件行业发展来带一定影响。
(3)“芯片荒”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随着汽车电子的深入普及,汽车对芯片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自年以来,全球芯片短缺现象持续加剧,芯片供不应求导致汽车等下游企业无法正常生产,部分整车厂商被迫减产或停产将减少对汽车内饰件的需求,从而对汽车内饰件行业带来一定冲击。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马来西亚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汽车行业芯片供应逐步改善,有望推动汽车产销的逐步恢复。
5、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整车制造商对汽车外观、生产成本、材料强度、环保性能及安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进而对汽车内饰件的技术含量、可靠性能、精密程度和节能环保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汽车内饰件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车型市场生命周期逐渐缩短的背景下,整车制造商必须及时推出新的车型和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整车的系统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成为了整车开发的必然趋势,往往要求供应商在产品策划和概念开发阶段就参与到整车产品的开发中,通过并行同步开发缩短整体开发时间。新进入企业往往受制于初期技术实力不足、产品开发能力较低,多只能涉及少数类别内饰件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且产品质量及性能难以有效保证,因此短期内较难形成竞争力。
(2)质量体系认证壁垒
由于汽车行业对于汽车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些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汽车协会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及其管理体系提出了标准要求,例如IATF、QS等质量认证体系,尤其是IATF已成为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汽车制造国以及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选择配套供应商的公认质量标准。IATF质量认证体系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等多个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取得认证的周期长、难度大,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进入门槛。
(3)资金壁垒
汽车内饰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布局生产基地、购置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并根据内饰件设计结构对外采购或自行开发对应的模具,此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需垫付较多的营运资金以保证原材料采购等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内饰件企业需要持续重视研发投入,以满足下游客户对产品技术、性能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较大的资金投入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资金壁垒。
(4)客户资源壁垒
汽车内饰件直接影响汽车的质量、成本、及整车性能,汽车制造商对汽车内饰件质量和稳定性要求十分严格,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中通常会建立一套严格的供应商评审标准。因此,除IATF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外,竞争者仍需通过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评审,方能进入金字塔型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通常评审内容主要涵盖供应商的研发能力、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组织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等,整体审核程序较为复杂,汽车内饰件企业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与整车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鉴于此,汽车制造商倾向于保持现有的供应商数量和供应链体系的稳定,通常会与被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的内饰件制造企业形成较为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因此,对于拟进入汽车内饰件行业的企业而言,在缺乏客户积累的情况下,严格、复杂的供应商审核程序将构成其一大进入壁垒。
4、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趋势
(1)汽车环保化、轻量化需求带动汽车内饰件的轻量化发展
近年来全球各国汽车节能减排标准日趋提高。在节能环保技术、轻量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绿色汽车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汽车行业呈现环保化、轻量化发展趋势。
以塑料零部件为代表的轻量化零部件以其较低的密度和优质的性能特征,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金属零部件,“以塑代钢”已经成为了汽车零部件行业转型无识别结果升级的重要方向。轻量化零部件木仅岛饺藏轻车身重量,减少由惯性带来的制动距离,改善车辆行驶安全性,提升车辆的操作性能和加速性能,而且还能减少汽车排放,带来更好的驾驶和环保体验。
(2)汽车“新四化”趋势促进汽车内饰件的舒适化、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消费需求层次进一步升级,越来越看重汽车带来的隐性附加价值,传统汽车开始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方向转型,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产业发展的深刻变革时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在年到年将会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的自动驾驶,年至年可能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到年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将有3/4是智能驾驶车辆;而在汽车网联化方面,预计到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万辆,其中我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万辆。
汽车内饰件作为组成汽车的主要基本单元之一,涉及产品众多、技术广泛,是影响汽车美观度、舒适性和驾乘体验的重要因素。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不断提速的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入发展,各类具备科技感的内饰产品将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汽车内饰件的舒适化、智能化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内饰件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通过触屏或语音控制的隐藏式部件,既保证了功能部件的实用性,又提升部件应用的科技感,同时部件不使用时可置于隐藏状态也进一步提升了汽车内饰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和美观性。
(3)汽车高端化需求的提升将进一步提高汽车内饰件的品质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推动了豪华汽车品牌需求的攀升,尤其针对诸多二次购车的消费群体,豪华车成为其换购的目标类型。豪华品牌由于契合了消费者的精神追求,具有持续的增长动力,诸多国内自主品牌车企都相继推出了豪华高端品牌,例如吉利领克、长城WEY、奇瑞星途等。自主品牌高端车型不断推向市场促使了我国豪华车销量从年的仅30万辆增长到年的万辆,在年汽车行业出现拐点的发展形势下,仍然持续上涨。随着销量的持续增长,豪华车也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撑,将更大幅度带动内饰件品质的提升。
(4)受益于生产和研发往新兴市场转移,内饰件行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全球化品牌汽车制造商通常把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开发工作安置于本国,支持全球产品设计,而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大型跨国供应商采购模块或零部件。随着新兴市场国家汽车市场的逐步开发,诸多汽车品牌开始在其国内建立汽车制造基地,并配套零部件供给能力。
我国作为全球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无论从零部件质量还是价格方面均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新兴市场国家汽车市场的逐步兴起,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鼓励支持,汽车生产和研发逐步往全球新兴市场布局,为包括汽车内饰件在内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年汽车内饰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目录
第1章汽车内饰行业发展背景
1.1报告研究背景及方法
1.1.1行业研究背景
1.1.2数据来源及统计口径
(1)行业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2)行业统计方法及数据种类
1.1.3行业定义及分类
(1)汽车内饰的定义
(2)汽车内饰主要分类
1.2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1.2.1行业产业链结构简介
1.2.2行业上游供应市场分析
1.2.3行业下游应用结构分析
1.3汽车内饰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3.1行业区域结构分析
1.3.2产品应用结构分析
1.4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竞争状况
1.4.1市场波特五力分析
1.4.2市场竞争方式分析
1.4.3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2章国内外汽车内饰行业总体产销形势
2.1全球汽车内饰行业产销需求分析
2.1.1全球汽车内饰产销规模分析
2.1.2全球汽车内饰行业竞争格局
2.1.3全球汽车内饰区域销售结构分析
2.1.4全球汽车内饰行业规模预测
2.2发达国家汽车内饰行业产销需求分析
2.2.1美国汽车内饰行业产销需求分析
2.2.2日本汽车内饰行业产销需求分析
2.2.3德国汽车内饰行业产销需求分析
2.3汽车内饰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2.3.1汽车内饰行业进出口状况综述
2.3.2汽车内饰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2.3.3汽车内饰行业进口市场分析
2.3.4汽车内饰行业进出口前景
(1)行业出口前景
(2)行业进口前景
第3章中国汽车内饰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3.1汽车内饰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3.2汽车内饰行业供需形势分析
3.2.1汽车内饰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3.2.2汽车内饰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3.2.3汽车内饰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3.3汽车内饰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第4章中国汽车内饰上游供应市场分析
4.1改性塑料市场分析
4.1.1改性塑料应用特点分析
4.1.2改性塑料供给情况分析
(1)产量分析
(2)全国改性塑料行业总产值分析
(3)全国改性塑料行业产成品分析
4.1.3改性塑料需求情况分析
(1)全国改性塑料表观需求量分析
(2)全国改性塑料行业销售产值分析
(3)全国改性塑料行业销售收入分析
4.1.4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分析
(1)企业规模结构分类
(2)生产企业产能情况
4.1.5改性塑料市场前景分析
4.2汽车内饰面料市场分析
4.2.1汽车内饰面料市场容量分析
4.2.2汽车内饰面料行业特点分析
4.2.3汽车内饰面料市场竞争分析
4.2.4汽车内饰面料发展前景分析
4.3塑料合金市场分析
4.3.1塑料合金市场规模分析
4.3.2塑料合金生产企业分析
4.3.3塑料合金应用特点分析
4.3.4塑料合金国内生产状况分析
4.3.5塑料合金市场前景分析
4.4合成纤维市场分析
4.4.1合成纤维产量规模分析
4.4.2合成纤维国内技术发展分析
4.4.3合成纤维价格走势分析
4.4.4合成纤维发展趋势分析
4.5内饰涂料市场分析
4.5.1内饰涂料产量规模分析
4.5.2内饰涂料生产企业分析
4.5.3内饰涂料技术发展分析
4.5.4内饰涂料发展前景分析
4.5.5内饰涂料发展趋势分析
第5章中国汽车内饰行业细分产品分析
5.1汽车坐垫分析
5.1.1汽车坐垫应用特点分析
5.1.2汽车坐垫生产工艺流程
5.1.3汽车坐垫市场需求分析
(1)商用车市场车垫需求
(2)乘用车市场车垫需求
5.1.4汽车坐垫价格分析
5.1.5汽车坐垫市场规模预测
5.1.6汽车坐垫发展趋势分析
(1)汽车手编坐垫逐步向四季垫过渡
(2)汽车坐垫风格由商务逐步转向时尚
(3)仿冒坐垫市场缩水,品牌化成为趋势
(4)工艺上的创新成为新的热点
5.2汽车方向盘市场分析
5.2.1汽车方向盘应用特点分析
5.2.2汽车方向盘生产工艺流程
5.2.3汽车方向盘市场需求分析
5.2.4汽车方向盘价格走势分析
5.2.5汽车方向盘市场规模预测
5.3汽车挂件市场分析
5.3.1汽车挂件应用特点分析
5.3.2汽车挂件市场需求分析
5.3.3汽车挂件发展趋势分析
5.4汽车香水市场分析
5.4.1汽车香水市场规模分析
5.4.2汽车香水应用特点分析
5.4.3汽车香水发展趋势分析
5.5其他汽车内饰市场分析
5.5.1安全气囊应用特点分析
5.5.2安全气囊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5.5.3安全气囊市场规模分析
5.5.4安全气囊供应商分析
5.5.5仪表板应用特点分析
5.5.6仪表板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1)硬塑仪表板
(2)吸塑仪表板
(3)半硬泡仪表板
5.5.7仪表板供应商分析
第6章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应用领域发展前景分析
6.1汽车配件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6.1.1汽车配件发展规模分析
6.1.2汽车配件市场销售渠道分析
6.1.3汽车配件市场企业分布分析
(1)汽车配件供应商
(2)汽车配件经销商
6.1.4汽车配件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6.1.5汽车配件市场前景分析
6.2汽车维修保养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6.2.1汽车维修保养市场容量分析
6.2.2汽车维修保养线上渠道分析
6.2.3汽车维修保养行业竞争分析
6.2.4汽车维修保养发展规模预测
6.3汽车整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6.3.1汽车整车市场容量分析
(1)中国汽车销量
(2)中国汽车保有量
6.3.2汽车整车企业分布分析
6.3.3汽车整车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1)汽车生产企业品牌排名前十企业
(2)乘用车生产企业品牌排名前十企业
(3)商用车生产企业品牌排名前十企业
6.3.4汽车整车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6.4汽车再制造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6.4.1汽车再制造市场容量分析
6.4.2汽车再制造企业分布分析
6.4.3汽车再制造市场结构分析
(1)汽车再制造区域结构
(2)汽车再制造产品结构
6.4.4汽车再制造发展规模预测
6.4.5汽车再制造市场前景分析
第7章汽车内饰行业重点区域市场需求分析
7.1广东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1.1广东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1.2广东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1.3广东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2山东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2.1山东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2.2山东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2.3山东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3浙江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3.1浙江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3.2浙江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3.3浙江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4江苏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4.1江苏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4.2江苏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4.3江苏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5吉林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5.1吉林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5.2吉林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5.3吉林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6四川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6.1四川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6.2四川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6.3四川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7重庆市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7.1重庆市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7.2重庆市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7.3重庆市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8辽宁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8.1辽宁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8.2辽宁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8.3辽宁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9安徽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9.1安徽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9.2安徽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9.3安徽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10上海市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10.1上海市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10.2上海市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10.3上海市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11北京市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11.1北京市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11.2北京市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11.3北京市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12湖北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12.1湖北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12.2湖北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12.3湖北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第8章中国汽车内饰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8.1汽车内饰企业总体发展状况分析
8.2重点汽车内饰企业个案分析
8.2.1A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8.2.2B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8.2.3C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8.2.4D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8.2.5E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8.2.6F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9章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分析
9.1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9.1.1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行业法规及政策解析
(2)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9.1.2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行业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2)行业与其他关联产业关系分析
9.2汽车内饰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9.2.1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市场准入壁垒
(2)技术壁垒
(3)资金壁垒
(4)渠道壁垒
(5)品牌壁垒
(6)其他壁垒
9.2.2行业季节特征分析
9.2.3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9.2.4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9.3汽车内饰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
9.3.1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建议
(1)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9.3.2汽车内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行业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3)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4)行业产品应用领域发展趋势
9.3.3汽车内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2)汽车内饰行业供需前景预测
9.4汽车内饰行业投资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