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来了机构持牌人员持证

万众期待下,互联网保险业务管理有了新进展。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弥补了传统保险展业模式的不足,对保险业产生了深刻影响。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保险应用更加广泛、市场占比更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给行业和监管带来挑战。为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互联网保险业务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起草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于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机构持牌、人员持证,划定业务红线打击非法经营《办法》的修订工作有需要,也有必要。按照“定原则、定方向、定政策”的总思路,《办法》问题导向,坚持“机构持牌、人员持证”,把握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本质和规律,明确基本内涵和标准,划定业务红线,打击非法经营,维护市场秩序;统筹推进,做到互联网保险制度协调统一;服务实践,做到监管制度务实管用,提高可操作性;审慎包容,引导新型业态健康合规成长。整体来看,《办法》共5章83条,具体包括总则、基本业务规则、特别业务规则、监督管理和附则。从重点规范内容来看,首先是要求厘清互联网保险业务本质。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保险业务,即为互联网保险业务:一是保险机构通过互联网和自助终端设备销售保险产品或提供保险经纪服务;二是消费者能够通过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的销售页面独立了解产品信息;三是消费者能够自主完成投保行为。同时,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要求,强化持牌经营原则,定义持牌机构自营网络平台,规定持牌机构经营条件,明确非持牌机构禁止行为。规范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规定管理要求和业务行为标准;全流程规范互联网保险售后服务,改善消费体验;按经营主体分类监管,在规定“基本业务规则”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互联网企业代理保险业务,分别规定了“特殊业务规则”;创新完善监管政策和制度措施,做好政策实施过渡安排。对于实践中存在非保险机构打擦边球、涉嫌非法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情况,《办法》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应由依法设立的保险机构开展,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办法》对非保险机构的行为边界作了明确规定,划定了红线:不得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服务;不得比较保险产品、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不得为投保人设计投保方案;不得代办投保手续;不得代收保费等行为。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9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