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非从语言服务大国走向语言服务强国智库

从语言服务大国走向语言服务强国

——对语言服务、语言服务学科、语言服务人才的再定位

王立非

引言

01

最近,华为万高薪招聘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人才,随后,又传出招聘语言服务人才的消息,语言服务人才也开始受到华为这样的一流企业的青睐,值得高兴,也引发思考。本文主要提出三个观点:第一,我国已成为语言服务大国,但还不是语言服务强国;第二,我国应加快建立语言服务学科,完成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第三,高校应为建设语言服务强国培养更多合格的语言服务人才。希望与学界和业界同行探讨语言服务在中国的发展。

从语言服务大国到语言服务强国

02

语言服务的概念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由于涉及语言的众多方面,因此,其内涵和边界至今没有得到完整和系统的定义。

2.1语言服务的再定义

美国卡门森斯咨询公司(CommonSenseAdvisory)将语言服务业定义为语言服务、语言科技、非语言相关服务三部分,其中,语言服务和语言科技占主体。语言服务主要业务为笔译、口译、本地化工程、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服务和其他服务;语言科技主要是翻译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翻译、本地化技术、机器翻译、内容创造与出版等;非语言相关服务主要包括语言投融资、语言资产管理等。

屈哨兵()对国际语言服务的定义是指为那些需要继续国际交往的个人和组织提供的外语服务,属于跨国、跨境语言服务,所使用的服务语言既包括像英语这样的国际通用语言,也包括非通用语言。服务内容包括外语教育和培训、语言翻译(口译和笔译)、语言咨询、语言本地化、针对对象国的外语广播、外语电视、外语报刊宣传、翻译技术工具开发等。

中国翻译协会()将语言服务定义为以语言能力为核心,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交流为目标,提供语际信息转化服务和产品,以及相关研究咨询、技术研发、工具应用、资产管理、教育培训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

对以上定义加以综合和完善,我对语言服务的再定义如下:

语言服务是以跨语言能力为核心,以信息转化、知识转移、文化传播、语言教育为目标,为高新科技、国际经贸、涉外法律、国际传播、政府事务、外语培训等领域提供翻译服务、技术研发、工具应用、资产管理、营销贸易、投资并购、研究咨询、培训与考试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

上述定义可以清楚地看出,语言服务的服务基础、服务方式、服务范围。从服务基础看,必须以语言能力为依托,一切服务活动都和语言相关;从服务方式看,必须提供双语或多语之间的转换、信息转移或产品营销与贸易,以及语言服务企业的投资并购等。因此,开发、应用、管理、培训、咨询、营销、贸易等都必须以跨语言为前提,而不是单语种的;从服务范围看,语言服务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包括农业和工业,以及其他现代服务业,如交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2.2语言服务大国的崛起

全球化与信息科技革命使得全球语言服务业发展迅猛,形成了千亿元级规模的市场。美国卡门森思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语言服务市场报告》显示,年全球语言服务企业超过18,家,市场规模为亿美元,同比增长6.67%。美国语言服务产值占全球的41%,加州硅谷新诞生的语言服务岗位就超过53种。欧盟语言服务产值约占全球的49%。无论从市场规模和服务能力,美国和欧盟都已进入语言服务大国和强国的行列。我国改革开放40年,语言服务行业不断发展,截止年6月,营业范围含有语言服务的在营企业为家,其中专门从事语言服务的企业家;年中国语言服务企业产值为.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中国翻译协会,)。从行业发展前景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语言服务插上信息科技的翅膀,我国5G的领先地位将更大地促进我国语言服务的数量、质量、效率成倍增长。可以说,无论从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我国都已名副其实地进入语言服务大国。

2.3语言服务强国的梦想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远远不是语言服务的强国,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语言服务标准化水平较低,我国语言服务标准尚处于与国际接轨阶段,体系尚未完善,几乎所有ISO语言服务标准制修订都掌握在西方手中,语言服务企业标准认证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四家企业通过笔译服务认证(中译语通、传神、语言桥、悦尔),我国的语言服务标准国际化任重道远;第二,语言服务产业集聚能力和产业基地建设十分薄弱,目前,只有9年在武汉成立了中国武汉多语言信息处理产业基地,在成都成立了全球多语言信息转换中心,我国的语言服务产业没有形成国家级的语言服务产业园、语言服务产业示范区、语言服务自贸试验区。语言服务投融资能力较弱,语言服务企业只有两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传神、甲骨易),至今没有出现独角兽企业,服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融资难已成为阻碍语言服务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三,语言服务学科建设还是空白,翻译学科的转型升级举步维艰。国内迄今还没有设置语言服务本科专业、语言服务硕士点、语言服务博士点、语言服务博士后流动站,语言服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教指委。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建立,许多高校还在按照培养语言人才的方式培养语言服务人才,会翻译、懂专业、通技术的复合型语言服务师资严重短缺。

中国要想从语言服务大国向语言服务强国转变,就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快发展:第一,提升语言服务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制订一批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语言服务国家标准,进而再主导国际语言服务标准制修订工作;第二,加快推进语言服务产业化进程,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多渠道募集资金或者引进有实力的战略合作者,通过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发挥资产效能,优化产业结构;第三,加快建设语言服务学科,培育外语学科新的增长点。高校要转变观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将会造成重大战略失误。

我国应加快建立语言服务学科

03

面对5G时代和全球语言服务的增长,我们应抓紧设立语言服务学科,以应对未来智能社会的挑战。设立语言服务学科必须弄清楚语言服务的学科属性、学科内涵与边界、学科理论体系架构、学科研究对象、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究队伍,以及设置该学科的政策依据和学理依据。

3.1语言服务学科已有确定的属性、内涵与边界

语言服务学科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隶属于文学门类下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与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区域与国别研究等学科方向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语言服务学科是以跨语言能力为核心,面向现代服务业的语言应用和人才培养为特定目标和对象,结合语言学、翻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形成交叉学科理论和跨学科领域,系统研究和解决外语规划、翻译技术、外语培训、跨语言管理、语言标准国际化、语言文化贸易、文化外译传播等领域现实问题的一门学问。

3.2语言服务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交叉性

学科内涵不同,语言服务学科与翻译学的学科内涵不同,尽管前者也包含翻译,但学科内涵和知识领域更为广泛。翻译学科以外语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能力、跨文化知识与能力、翻译相关知识等为学科内涵;语言服务学科则是语言学与信息科学、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标准科学等知识领域交叉产生的学科,涉及人工翻译、机器翻译、跨语言大数据、多语言技术、多语网站本地化、国际商务语言服务、涉外法律语言服务、国际传播语言服务、国际组织语言服务、跨语言咨询服务、国际文化贸易、语言标准国际化、多国语言培训、多语言项目管理等,显然,口笔译服务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语言服务学科的适用性、复合性、专业性、广泛性已远远超出翻译学的范畴。

学科定位不同,翻译学以培养翻译专门人才作为定位,目标定位在口笔译,语言服务学科的定位是培养综合性人才,除了需要具备翻译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各类不同需求的复合型能力,如信息技术能力、文化贸易能力、国际组织服务能力、国际传播能力、跨语言咨询与管理、面向新工科和新文科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人才。

从事岗位不同,翻译学专门培养口笔译员,语言服务学则面向新兴职业和岗位,培养从事语言服务的专门人才,如语言经理、网站本地化专员、语言产品经理、术语管理员、语言大数据分析员、技术写作专员、会展语言服务员、跨境电商客服专员、机器翻译编审、国际组织公务员、外语出版编辑、语言资产管理员、新媒体采编等。以上岗位除了需要外语合格以外,更需要经过系统和专门的知识体系学习、专业标准和职业能力的训练。

3.3语言服务学科设置具有政策依据

设立语言服务二级学科符合现有的学科设置管理条例有关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33条规定,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办学定位与水平,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这就为设置语言服务学科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一些新的学科出现,需要及时设置学科,培养相关人才。例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迄今为止已经批准或备案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以及其他一级学科自设的与语言有关的二级学科共个,涉及的一级学科18个,涉及的院校所。因此,设立语言服务学科从政策上看完全可行。

现有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调整为五个二级学科方向: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说明学科设置是动态调整和变化的。在现有的二级学科方向不能完全涵盖语言服务的内涵和领域的情况下,根据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设语言服务学科,开展语言技术、本地化、机译审校、语言标准化、跨语言传播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是完全合理的。

3.4语言服务学科设置具有学理依据

语言服务学科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学科要素,首先,语言服务学科理论体系完整,主要包含应用翻译学、语言服务哲学、语言服务心理学、语言服务社会学、语言服务经济学、语言服务行为学、语言服务管理学、语言服务伦理学、语言服务教育学、语言服务技术学、语言服务术语学、技术传播学等。其次,语言服务专业领域明确,包括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智能技术、语言教育培训、语言服务标准化、网站本地化、跨语言大数据服务、语言服务管理、语言服务营销、语言服务贸易、文化外译传播、技术写作等专业领域。再次,语言服务采用多方法研究,主要包括语言学方法、信息科学方法、经济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教育学方法、计算语言学方法、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大数据方法、人工智能算法、传播学方法和文化学方法等。此外,语言服务人才队伍齐备,主要由学界和业界两部分人员组成,学界包括专家学者、外语、翻译教师和学生,业界包括语言服务企业人员、技术人员、译员和语言服务从业者。

高校应从语言人才培养转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04

语言人才与语言服务人才的规格不同,在素质、知识、能力上具有很大差异。当下高校培养的英语专业、翻译专业、MTI毕业生还没有脱离语言人才范畴,在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还没有达到语言服务人才的要求和标准。

根据《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培养目标,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厚的英语语言文学及文化知识、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翻译专业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丰富的百科知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翻译基础理论知识与翻译实践经验,掌握多种文体的口笔译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职业及相关职业的运作流程;具有一定的英美文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中西社会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胜任各种机构(部门)的口译、笔译、涉外交际等工作。

语言服务专业培养具备语言、翻译、文化、技术、经管等复合型知识结构,具备翻译能力、文化能力、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调研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了解国际组织或企业业务内容、工作流程、海外市场、国际化战略,能胜任国际组织机构或企业语言服务相关岗位工作的专业化人才。

从以上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语言人才和语言服务人才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面向专业定位的培养,后者是面向特定岗位定位的培养。要实现语言服务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按照语言服务人才的规格和规律,采取政产学研模式和校企联合方法,加大实践实训教学,不仅让教师要到行业中去,而且要请行业导师到院校来,采取模拟实战和案例教学方法,在真做中学知识,在实干中练技能,从语言人才培养走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我们高兴地看到,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不仅试点依托翻译专业招收本地化方向本科生,今年还正式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目录外设置语言服务专业,为创立语言服务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05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新文科和“一带一路”建设呼唤语言服务学科和语言服务人才。设立语言服务学科符合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和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符合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下的产业发展需求,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双一流”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需求,是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和新时代赋予外语学科新的内涵和使命,有助于激发外语学科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有利于实现外语学科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高校要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实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优化育人环境与环节,培养高质量语言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06

CommonSenseAdvisory.Thelanguageservicesmarket[R].

屈哨兵..语言服务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王立非,崔启亮,蒙永业..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王立非,蒙永业..论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战略的语言服务路径[J].中国标准化(3):34-39.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翻译协会.

作者简介:

王立非,博士,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联席主席。主要学术职务有曾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副组长、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常务副会长、CSSCI核心期刊《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语言服务。

主编:王继辉、王立非

责任编辑:蒙永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