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区域面积为.79km2,下辖一市二区三县,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生态环境优良,全市耕地面积13.6万hm2,目前全市已形成包括粮油、柑橘、食用菌、畜禽、蜂产品、茶叶、瓜果蔬菜、笋竹、渔业等九大优势主导产业。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起步早、基础好、创新多,从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农技”体系建立,到全面实施“浙江农民信箱”工程,再到全市域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衢州市在“数字乡村”建设道路上逐步探索,始终走在全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前列,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予以破解。
全市“农技”体系的建立: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起步
年11月20日,衢州市“农技”信息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之后在4个月内,全市各县(市、区)、乡镇先后也建立起“农技”,从而形成了覆盖衢州市、县、乡三级的整个“农技”网络体系。从年8月起,开始建设“农技”信息服务村级终端,基本覆盖了全市的行政村。全市各层级的“农技”站点均配备了专用电脑,接入了互联网,专门为农民群众送科技、传信息、促致富,受到了热烈欢迎。
彼时,互联网和计算机浪潮刚刚在我国兴起,还属于十分时髦的新鲜事物。当时美国领导人刚刚提出著名的“数字地球”概念,数字化技术才出现在城市之中,“数字乡村”的概念则完全没有,而衢州市就有了这样一套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为农民、农村服务的完整体系,并不断实践、发展,可以说这为衢州市的“数字乡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走在了“数字乡村”发展的前沿[1]。
在“农技”体系开展运行之后,市“农技”集团还逐步构建起了“三线一通”咨询平台,即“农技”电话热线、“农技”网上在线咨询和手机热线咨询和号码百事通咨询,专门配备农技专家来接受农民群众的来电、来人咨询和网上在线咨询;构筑了向农民发布信息的“三电一报”渠道,即通过电脑网络发布信息、通过电话和手机短信发布信息、通过电视节目发布信息(在衢州电视台专门播出“农技特快”栏目,每周一、三、五首播)、通过衢州日报社发行的《农家报》发布信息。这一套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起步。
全面实施“浙江农民信箱”: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继续发展
从年9月开始,浙江省农业厅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衢州市也同步大力开展实施农民信箱工程。“浙江农民信箱”是根据“数字浙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以用促建”的原则,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方便、实用和可管理,以低成本构建的农民网上交互的综合信息平台。平台分设公共政务、商务服务、农业咨询3个频道,设置个人信箱、主体通讯录、网上办事、流程审批、系统管理等多个栏目,使农民能够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交流,快速、便捷、免费地获得各种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农产品交易信息和系统提供的其他服务。经过平台系统一期和二期的建设,农民信箱平台已集成了粮油、农机、畜牧、产业团队等应用中心,并推出了智能手机平台的农民信箱App,实现了跨平台的应用。
新的手段和应用领域尝试: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探索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农村实践中的深化和扩展,原有的“农技”平台和农民信箱平台技术老化、缺乏创新,已逐渐跟不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在新形势下,衢州市的“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
“数字乡村”在龙游县的尝试与发展
年,龙游县开始推广“村情通”应用,该应用覆盖了全县个行政村,吸引了21.8万人 衢州和“盒马”共建数字农业示范区
在衢州市的5个领域推进数字化应用
衢州市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销售、农业行业监管、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多个领域都进行了广泛应用,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行业监管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等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乡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1、农业生产管理领域的数字化应用
重点推进数字植物工厂(如柯城农法自然农业科技公司阿里柑橘数字农场、衢州中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全人工光LED灯育苗工厂、江山星菜科技植物工厂、“江山白菇”工厂化栽培、衢江慎之然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数字牧场(如江山大夫弟蛋鸡养殖场、龙游康绿禽业科技公司“大咯大”蛋鸡养殖场)、数字渔场(龙游县龙和渔业、江山市赛华家庭农场工业化循环水系统养鱼)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集约化、清洁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数字化应用。
培育发展农产品电商企业和“新零售”,广泛开展农村专业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数字化改造,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搭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平台,涌现了“龙游飞鸡”、常山“众柚胡柚”、江山“冒个泡”猕猴桃电商、衢江“淘果园”等一批“互联网+”新业态,全市农产品网络零销额达75亿元。通过建设“产业特色村+新零售村”10个,打造了“蛟垄小皇姜”“全旺喜米”“上彭川原籽菜油”“三树金星”等网红农产品。年受疫情影响,农产品“销售难”成了各级领导、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最揪心的事,柯城区政府在全市率先与阿里巴巴合作探索建立了“阿里村播站”,组织实施了柯城—阿里“农民当主播”的村播培训计划活动,将“阿里村播”与“乡村振兴讲堂”进行资源整合,打造了6个淘宝直播间,让农民当上网红主播,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为橘农直播站台推介,让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有效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了销售规模,随后全市各县(市、区)纷纷效仿,各级党政领导亲自站台,“村播”行动在衢州大地扎根开花结果。
3、农业行业监管领域的数字化应用。
在农业行业监管领域,重点建设乡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住房等人居环境管理系统,加快数字化技术在行政监管方面的应用。如依托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将全市家农业规模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销售的农产品纳入系统监管,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全覆盖。
4、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应用。
重点推动科技信息、财政补贴、扶贫、教育、医疗、社会救助、金融等服务数字化应用,提升农民群众生活便捷化水平。如年4月衢州市开展低收入农户认定大数据比对工作,为精准扶贫提供支撑,得到了省委书记的批示肯定。
5、乡村治理领域的数字化应用。
重点推进“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实施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等,加快数字化与基层治理、文化建设等有机融合。如龙游县创新的“村情通”、柯城区创新的“邻里通”、市农房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等都走在全省前列。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数字乡村”建设仍处于摸索探索阶段,未有成熟运作的模式
当前“数字乡村”的概念十分热门,与“数字乡村”建设相关的概念不断涌现,新思维品类繁多,全国多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但总体来说,当前“数字乡村”的建设仍然处于摸索和积累经验阶段,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成熟运作模式[3]。针对已有的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积累和良好基础,衢州市的“数字乡村”建设需要鼓励农业农村部门、农业主体和农民积极创新,继续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以用促建,不断向前推进,力争使这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数字乡村”建设涉及范围广,需跨部门多团队协同推进
“数字乡村”建设涉及衢州市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覆盖范围广泛,需要衢州市各级国土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制定统一完整的编制规划,然后由市、县、乡、村各级政府协同推进,精细化运作。衢州市的农业主体、涉农企业和农民群众作为建设的参与者、利益攸关方和重点对象,需要积极配合和合作,及时向上传达意见、建议,深度融合到整个“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当中。建设过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团队,需要有效指挥、协同运作,形成合力,才能完成“数字乡村”的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3、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交织,要同步并行推进建设
衢州市多山地丘陵,农业生产有很多都是小规模分散的农田,仍然存在依靠原始落后的人力畜力来进行生产活动的情况,尚未完全实现农业机械化。政府部门既肩负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重任,又面临着加速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繁重任务,需要管理团队因地制宜地按照实际情况推广适度规模生产经营,逐步引进中小型机械化设备,同时也要开始规划和铺开“数字乡村”建设,大大考验了政府部门的决策和领导能力、管理水平。
4、农民数字化应用水平偏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衢州市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信息化设备使用水平低,电脑勉强能操作,基本是依靠使用手机来接收各类数字化信息,“数字乡村”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农业生产规模小,很多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和经营,致使现有的农业机械、设备、农具以及劳动力利用不充分,导致单位面积的投入成本高,这种农业小规模经营模式还将长期存在[4]。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农业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衢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虽有较快的发展,但大部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农民难以在新阶段得到生存和发展。
结语
衢州市“数字乡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农业信息化水平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距离“数字乡村”的总体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累积发展建设经验,积极广泛地向国内外“数字乡村”发展先进地区学习、借鉴成功经验,要注重吸引“数字乡村”领域各类专业人才,要认真补齐发展短板,多方面加大组织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全市广大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广泛提升全市农业农村从业人员素质,协同推进符合衢州市实际的机械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工作任务,按照既定的方案蓝图力争实现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宏大目标。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06)(文章根据平台要求有做删减)
作者:王波郭红明徐斌史涛陈海兵张鑫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