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伟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是粮食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粮食生产大县,是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沙洋县楚稻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就位于沙洋县拾回桥镇,年4月成立至今,在理事长袁伟的带领下,合作社以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以及为农户提供服务为核心,内强素质,外强能力,切实优化治理结构,严格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强化和拓展服务内容,为稳粮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使合作社和成员的经济效益连年增长,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年6月,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一、“三规范”优化治理结构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真正做到民主治社,是合作社规范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一是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合作社根据社情民意建立健全了“四会”,即成员大会、成员代表会议、理事会和监事会,履行议事决策、日常执行、内部监督等职责。成员大会作为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大会按照每10户推选一名代表,共选举产生成员代表11名,行使成员大会的部分职权,审定和任免合作社管理人员、审批财务预决算方案、年度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都经由成员代表会议决定。同时,选举出的理事会和监事会分别主持合作社日常工作和监督管理工作。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各行其责,为合作社的发展起到关键引领作用。
二是规范章程制度。由于初始阶段制定的章程有很多内容不符合发展形势需要,合作社专门召开成员代表会议逐条逐句进行审议,修改完善符合本社生产发展和经营管理要求的章程。同时,合作社还建立健全了成员大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盈余分配制度等10项制度。明确界定了理事长、监事长、会计、出纳、保管员等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规范,规定了内部管理细则,实行严格的内部规章制度。合作社的重大经营活动、新成员的加入、盈余分配等全部实行民主决策。
三是规范财务管理。合作社建立了符合自身管理需求与业务特点的会计核算体系,配备3名财会人员,实行财务会计、出纳与保管员分设,充分利用农民合作社财务软件,按照财务制度和规定的流程对合作社的财务进行记账、报账和核算。共设有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八大账簿。同时,合作社还设立了成员账户,记载每一个成员的出资、公积金份额、可分配盈余以及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情况,及时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明确了合作社的产权,为二次返利和股金分红提供了依据。在财务管理中,合作社实行“三个严格”,即严格货币资金的审批使用程序,各项支出都由经手人签名、监事会审核、理事长审批,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票据使用和管理,对于各类票据的合法性、合理性实行“三审”,就是先由财务人员审核,符合报销要求的再交监事会审核,最后由理事会审核审批,并定期定点向全体成员公布财务状况;严格编制五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科目余额表、收支明细表,详实反映合作社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主动将会计报表及时报送给管理部门,接受监督与指导。由于管理严格,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没有出现一笔经济问题账。
二、“三培训”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加强培训辅导,提升合作社全员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是培训管理人员。合作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每年都对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开展培训,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增强创新意识,掌握现代农业发展中必要的管理方法。
二是培训专业人员。合作社每年都对耕、种、管、收、加、储、运、销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生产技能,组织开展生产大比拼,实行积分制管理。尤其是加强对合作社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要求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合作社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及方法,并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习,鼓励他们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新要求,同时,还建立了合作社财务辅导员制度。目前,合作社成员中达到中高级技术员水平的有8人,达到初、中级技术员水平的有12人。
三是培训全体成员。合作社每年按照生产的不同季节,组织全体成员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及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和技能培训,让全体成员知道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实现高产、如何优质优价等。同时,让全体成员明白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激发成员参与合作社管理的热情。合作社还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高质量农民培训活动。目前,合作社成员取得职业农民培训证书的达50%以上,提高了参加社务管理、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三强化”增强凝聚力和带动力
强化服务,提高凝聚力、带动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合作社发展的核心目标。
一是强化服务能力兴社。为更好地为成员服务,合作社对其生产设施、加工设备、仓储条件等持续投入,进行改造升级。如今,合作社经营性固定资产达万元,其中45套农机设备由合作社农机服务队统一服务成员农户,新建的粮食烘干厂房达平方米,建有2栋共吨容量的粮食仓库。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成员+企业(湖北楚稻香粮油有限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优质稻谷订单农业。前期,由合作社对成员和农户的承包地实行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后期,为成员和农户提供稻谷烘干、储存、运输等服务。合作社和公司单独核算,收益不交叉,分红可重叠,极大提高了合作社和成员的收入水平。成员种植所需的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85%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采购;成员的种植技术、信息咨询、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全部由合作社提供;成员生产的农副产品,90%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同时,合作社还开通了电商平台,打通了网络销售渠道。
二是倾力打造品牌立社。合作社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生态种植、打造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为目标,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合作社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种植、加工、储藏、运输等每一个环节都制定并执行符合规定的生产标准。除此之外,合作社还注册了“楚稻香”商标,凡是合作社和成员生产的稻谷、大米等农产品,均免费使用该商标,提高了合作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合作社的粮食生产和服务面积达3.5万亩,粮食年产量达2万吨,粮食烘干能力达2万吨,合作社成员由建社初期的5户发展到户,还带动农户多户。合作社的粮食生产基地已覆盖沙洋县的大多数乡镇,生产的大米产品销往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
三是强化利益联结固社。合作社有两种出资方式,一种是现金入股,一种是以农田经营权入股,入股资金万元。根据社情,合作社通过成员代表会议对盈余分配的比例进行了调整,按照成员农田股份返还占比20%和交易(额)返还占比80%进行分配。理事长袁伟现金入股的万元不参加盈余分配。为改良当地水稻品质,从年开始,合作社推行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活动,推广“立香85”“野香优油丝”等特优香稻品种订单种植,为了对种植农户的收入给予保障,稻谷回收的标准保底价为1.8元/斤,高于普通优质稻谷市场价0.45元/斤。为鼓励成员种植优质水稻品种,成员年底按稻谷交易量另外给予0.3元/斤的盈余返还。成员周昌金种植“立香85”品种9亩,稻谷平均亩产斤,收入增加0.7万元。年底,合作社盈余返还53.5万元,其中按股返还1.8万元,剩余的51.7万元全部按成员农产品交易量进行了返还,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了成员种植优良品种的积极性。同时,合作社还不断提高分红比例,年经营收入万元,盈余70万元,盈余返还总额63万元,返还比例90%,成员户均增加收入元;年经营收入万元,盈余65万元,盈余返还总额53.5万元,返还比例82.3%,户均增加收入元。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高于当地农户收入30%以上。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农村经营管理局)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